線上教室

阿基里斯腱炎 - 主要成因及治療方法

 

什麼是阿基里斯腱?

本頁圖片/檔案 - 阿基里斯腱

「阿基里斯跟腱病」現在已被普遍理解為與阿基里斯跟腱疾病有關的疾病

‧阿基里斯腱是人體中最大的肌腱,由小腿後側肌肉連接至腳跟跟骨,於腳板往下踩、行走、跑步及跳躍時傳遞力量。


‧當阿基里斯腱發炎,會感到腳跟上方出現疼痛、小腿後側腫脹、腳踝活動僵硬。反覆發炎會引致肌腱病變,甚至斷裂。


無論是運動員或普羅大眾,都常有阿基里斯跟腱問題。這些問題會出現疼痛或腫脹,引致功能障礙。有時阿基里斯跟腱問題會引致其他足部及足踝問題,例如紅腫熱痛,甚至突然斷裂 (稱之為阿基里斯腱撕裂)。內在因素包括:年老、男性、系統性疾病、不良的血液供應、下肢排列不齊,和兩腿長度有異。外在因素包括:過度使用 (肌腱反覆承受大於生理可負擔的壓力) 、錯誤的訓練等等

 

本頁圖片/檔案 - 破裂的阿基里斯跟腱

有些病人很少有任何症狀,直至突然因為一個非生理的動作,導致急性引發慢性的斷裂 。大部分阿基里斯跟腱病的患者都有腓腸及比目魚肌 (小腿肌肉) 過緊的情況。


阿基里斯腱發炎成因

‧ 扁平足:足弓塌陷、足部過度內旋,阿基里斯腱往內折,受力不均容易撕裂。

‧ 運動創傷:突然增加運動強度、時間或頻率、不良動作技巧,超出肌腱負荷。

‧ 穿著不適當鞋子:鞋子過緊造成後腳跟摩擦、穿脫困難致過度拉扯、愛穿高跟鞋令肌腱縮短。

‧ 小腿肌肉緊繃:經常跑、跳、踮腳,缺乏伸展及放鬆,過度拉扯肌腱。

平時若經常感到小腿繃緊拉扯的痛感,應暫時減低運動量,多做放鬆及伸展, 以免過度使用阿基里斯腱。如小腿下方、腳跟處經常反覆腫脹疼痛,建議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諮詢。若運動治療的效果不理想,可考慮進行衝擊波治療,進一步刺激肌腱自我修復。

 



彈弓指-手指卡住的成因及舒緩方法

 

什麼是彈弓指?

本頁圖片/檔案 - 彈弓指

彈弓手通常在40至60歲人士出現的痛症。當您嘗試彎曲手指,關節將被鎖死。彈弓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「手指屈肌腱鞘炎」。如拇指出現此類症狀,則稱為「彈弓指」。

彈弓手的症狀:

在初期,症狀會相對輕微及難以察覺,以下為常見的徵兆:

‧當彎曲或伸直手指或拇指時,手指會發生彈響
‧患者的拇指或手指根部會感到疼痛和增厚(結節)。
‧在某些情況下,手指會被卡住及無法伸直。
‧手指變得僵硬,特別在早上時。

根據嚴重程度,彈弓手可分成四級:

彈弓手可分成四級

第一期-發炎的手指肌腱腫脹及疼痛
第二期-手指亦可以伸直,但會有卡住的感覺
第三期-受影響的手指需靠外力協助才能伸直
第四期-用力也無法伸直受影響的手指

 

本頁圖片/檔案 - 彈弓指的治療方法

彈弓指的治療方法


藥物治療:

‧經醫生處方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。

‧嚴重彈弓指患者會局部注射稀釋的類固醇藥物。


物理治療:

‧手法治療在結節位置作深層肌腱按摩。

‧儀器治療如超聲波、針灸、衝擊波以消痛止痛、刺激組織修復。

‧運動治療訓練肌腱作被動伸展,保持肌肉彈性。


手術治療:

‧進行微創手術,把卡住結節的沾黏切開放鬆,讓肌腱能暢順滑動。

‧約2至4星期便可痊癒。

彈弓指急性發炎期時,如患處有紅腫及發熱,靜止或睡覺時有痛的症狀,應減少手指活動及以冰敷舒緩症狀。日常想預防彈弓指,可於工作期間定時休息及多做手掌及手指的伸展動作。

如自行未能分清彈弓指、媽媽手或腕管綜合症,建議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諮詢。

 



足底筋膜炎-主要成因及治療方法

 

什麼是足底筋膜炎?

本頁圖片/檔案 - 足底筋膜炎

「足底筋膜」的位置位於腳底,範圍從腳跟延伸到腳趾頭,是非常有彈性的組織,也是足弓構造的主要結締組織。根據衛福部臺中醫院文章介紹,足底筋膜的功能是像「弦」一樣拉緊跟骨及足部,在我們走路、跑步時扮演維持足弓、穩定足踝、協助吸震、緩衝的角色。
有足底筋膜炎的人,可能每天一起床,腳跟就出現非常強烈的刺痛感,經過一陣子之後才緩解。
足底筋膜炎名字中有個「炎」字,字面像發炎,其實是一種退化性疾病。由於足底筋膜是支撐足弓的重要結構,並負責給予足弓適度的彈性,但是當長時間承受重量,足底筋膜被過度牽拉,長期受到過大、過久的張力與刺激下,就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。
為什麼早上下床踩地時特別痛?紐約足科醫生Issac Tabari對此解釋,因為晚上睡覺時我們的身體幾乎沒有移動,腳部筋膜組織和關節經過一晚變得緊繃,在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身上,起床的腳痛就會明顯發作。
因此,足底筋膜炎發作最常見的疼痛位置,也與腳底受力的位置相關,侯鐘堡醫師曾撰文說明,60%的足底筋膜炎疼痛點,是位於內側足弓、跟骨偏內側,足底筋膜炎與跟骨連接的位置;另外則有30%的足底筋膜炎位置,發生在前側足底;其他10%則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類似足底筋膜炎的疼痛。

足底筋膜炎症狀、特徵包含:

1. 腳跟處按壓後產生疼痛刺痛,且感到小腿緊繃。因為走路或跑步、腳跟抬離地面時,足底筋膜會受到牽引,進而引發疼痛
2. 早上起床腳著地,腳跟出現刺痛,走路後可緩解痛感
3. 久站、行走過久後,出現腳跟疼痛
4. 腳掌大拇指向後扳時,腳跟產生疼痛
5. 天冷長時間跑步、暖身不夠,特別容易爆發雙側足底痛

為什麼會有足底筋膜炎

1. 退化因素:當年紀越大,腳部肌肉、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,就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,
2. 足部過度承重:當足部承受過多重量(如過度負重者或是肥胖者),就會提升發病風險。
3. 運動過度:運動過度導致肌肉不堪負荷,而讓足底筋膜過度拉伸。
4.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:鞋子可為腳部提供支撐力,若是長期穿著不合腳或不適合的鞋子(例如過高之高跟鞋,或底太軟沒有支撐的鞋子),就可能增加足部負擔,久了便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症狀。
5.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於不平坦路面:長時間站立容易造成足底筋膜被過度拉張而產生疼痛。
6. 先天結構異常:有扁平足、長短腳等先天腳部結構異常,長期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擔。

如何治療或舒緩足底筋膜炎的方法

本頁圖片/檔案 - 用毛巾拉腳底板


將毛巾繞過腳底板,接著用雙手拉動毛巾,讓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壓,以達到牽拉阿基里斯腱的功能。

 

本頁圖片/檔案 - 用毛巾拉腳底板
將要伸展側腳向後跨步,並注意腳跟著地、膝蓋伸直,直到小腿後側肌肉感覺緊繃。

 

本頁圖片/檔案 - 利用樓梯來拉患側腳的小腿肚
雙腳站在階梯上,將要伸展的腳向後退至樓梯的邊緣外1/3,將腳跟向下,感覺到小腿後側有緊繃感。

可以利用筋膜刀治療進行小腿及足底筋膜放鬆
亦可以利用各種儀器治療如超聲波、針灸、衝擊波以消痛止痛、刺激組織修復
另外運動治療可以加強足底肌群,建立足弓力量,減輕足底筋膜壓力

 



坐骨神經痛|腰痛腿麻成因及舒緩方法

 

什麼是坐骨神經痛?

本頁圖片/檔案 - 坐骨神經痛成因

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之一,從腰部延伸至下肢,而坐骨神經痛更是都市人常見的痛症之一。當坐骨神經受到損傷或受壓迫時,患者可能會感受到從腰部延伸到腿部的劇烈疼痛。

坐骨神經痛的症狀:

你會不會時常覺得腰背痛?你會不會感到屁股麻麻的,覺得非常不適?你的大腿會不會有持續的疼痛感,整天覺得有針在刺自己?

‧腰背痛
‧屁股及大腿感到疼痛,在坐下時更加明顯
‧有針刺般的燒灼感延伸整條腿
‧一側屁股持續地感到疼痛
‧因為突然竄過的疼痛而站不起身
‧覺得腳麻麻刺刺,不太能走動

雖然我們常常聽到坐骨神經痛,但其實它並不是一個病因,而是一個症狀。坐骨神經受到不同的壓迫便會開始疼痛。隨著年紀的增長,我們的脊椎會開始老化而變形,容易長出骨刺或椎間盤突出。

 

病因1:椎間盤突出
椎間盤是連接每節脊椎的軟骨,踏進三十歲,我們的椎間盤會開始退化,令到椎間盤變得脆弱,而包著椎間盤的堅硬纖維外殼會開始出現裂紋,導致椎間盤中的啫喱狀物質滲出,導致椎間盤突出。後果便是壓迫坐骨神經,造成腰背痛。

脊椎除了因老化而變形外,如果我們體重過高,就會對脊椎帶來很大的壓力,而身體多餘的重量更會令我們的脊椎變形,肥胖人士或懷孕婦女的坐骨神經會因此而被受壓迫,造成坐骨神經痛。

病因2:骨刺
軟骨會隨著年紀増長而慢慢退化,軟骨的表面會變得粗糙。若軟骨完全磨蝕,脊椎間沒有了緩衝,骨與骨會一直磨擦造成損傷。而我們的身體會自行修復被損壞的部份,隨著時間的累積,鈣質在附近沉澱,生出新的骨質,即是「骨刺」。骨刺會壓迫我們的神經,造成腰背痛。

病因3:梨狀肌發炎
坐骨神經痛除了會造成腰背痛外,不少人都會有臀部疼痛的情況出現。臀部疼痛與我們的骨頭無關,反而與我們的梨狀肌有關。梨狀肌位於臀大肌的下方,協助我們的大腿做往外轉的動作。而我們的坐骨神經是由從腰部向下伸延,穿過梨狀肌下方的骨盆,非常接近梨狀肌,所以梨狀肌緊繃及發炎的時候,便有機會壓迫到坐骨神經,造成臀部疼痛。長時間地坐著、座椅太硬或經常翹腳都會造成梨狀肌緊繃及發炎,不少上班族或司機們,都有機會因為久坐及坐姿不良而令梨狀肌緊繃,令臀部持續疼痛。

病因4:腰椎管狹窄症
黃韌帶肥厚、脊椎面關節發炎、椎間盤突出都可能導致椎管內壁變窄,令脊髓和神經受壓而導致坐骨神經痛。如長時間站立或步行會增加痛楚,並出現神經性跛行,落斜路時情況會惡化。

本頁圖片/檔案 - 梨狀肌發炎

如何治療或舒緩坐骨神經痛的方法

‧復健運動
‧梨狀肌深層按摩
‧膕繩肌筋膜鬆解

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及疼痛程度

不須手術的治療包含:

在疼痛部位熱敷或冰敷:症狀發生的48~72小時內應該冰敷,之後則是熱敷。
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等藥物來減輕腫脹及緩解疼痛:醫師可能開立口服肌肉鬆弛藥物、類固醇或硬脊膜外腔類固醇藥物注射(Epidual Steroid Injection)。若疼痛十分嚴重,可能會使用含有麻醉劑的強效藥物。

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坐骨神經痛:

‧服用醫師的處方藥物。
‧保持體重,若過重,請減重。
‧不要因為疼痛而減少活動;坐越久,情況越糟。
‧每天做伸展運動,您可以向醫師詢問適合的運動項目。
‧正確的坐姿、站姿。
‧若是情況沒有改善,可向醫師諮詢特殊療法。

若上述方法均無效,且症狀嚴重,則需進行手術切除骨刺或部分被擠壓而壓迫坐骨神經的椎間盤。

 


 

風濕關節痛-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及舒緩方法

 

何謂類風濕性關節炎?

本頁圖片/檔案 - 類風濕性關節炎

 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慢性(長期)疾病,大多數情況下影響關節,例如腕關節、手、腳、脊柱、膝蓋和下頜。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炎症可導致關節:

‧疼痛
‧腫脹
‧僵直
‧喪失功能

因為是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的關節組織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。正常情況下,免疫系統幫助保護身體免於發生感染和疾病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讓您感覺異常疲倦,偶爾會發燒,而且食欲下降。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造成心、肺、血液、神經、眼睛和皮膚的其他醫療問題。(圖片- 類風濕止痛藥)

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包括:
‧休息和行動時關節疼痛,以及關節觸痛、腫脹和發熱。
‧關節僵直超過30分鐘。
‧感覺異常疲倦或精力不足。
‧偶爾低燒。
‧食欲不振。

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發生在任何關節;但更常見於手腕、手和腳。通常身體兩側都有症狀。例如,如果您的右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那麼您的左手很可能也有。某些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緩慢,僅影響數個關節。但如果不加以治療,或者治療無效,則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加重,並影響更多關節。這可導致更嚴重的損傷和殘疾。有時候,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會由於觸發因素引起的急性發作而加重。觸發因素包括:壓力、活動過度、突然停藥。

 

如何自行紓緩風濕關節痛症狀

‧熱敷:利用熱毛巾或暖墊,敷在受影響的位置15分鐘,可有助血液循環。
‧按摩:輕輕按摩關節處及附近的肌肉,促進血液循環,加快代謝帶走發炎物質。
‧活動關節:適量進行伸展及關節活動,尤其是早上起床後及久坐不動後。

 

風濕關節痛的物理治療方法

物理治療可有效幫助改善因關節炎因起的關節痛:

‧手法治療-以按摩治療、關節鬆動術,減低關節腫脹,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。
‧超聲波治療-超聲波穿透皮膚至深層的受損組織,減低發炎。
‧干擾波電療-有效止痛及去腫。

若風濕關節痛引起的腫脹及刺痛久久未能散去,則建議盡快求醫以控制炎症,以免身體借力代償而引起其他部位如腰部勞損。

 



圓肩駝背、肩頸痛-成因及舒緩方法

胸小肌 - 代償之王 - 上交叉症後群?

本頁圖片/檔案 - 胸小肌

以上問題都離不開胸小肌。一齊嚟先認識一下胸小肌,胸小肌完全隱藏在胸大肌之下,是一條非常厚實、強而有力的肌肉。胸小肌的主要功能是把喙狀突向下拉,固定肩胛骨的位置,使手臂可以穩定地做到不同動作。當做劇烈運動、咳嗽和打噴嚏時,均需要大力呼吸,此時胸小肌可將肋骨提起,增加胸腔擴張的幅度,萬一胸小肌存在激痛點,那麼大力呼吸的舉動可能就會感到疼痛。

胸小肌緊繃對身體的負面影響

1. 駝背圓肩-當胸小肌緊繃時,會把肩胛骨拉動向前,導致肩部向前彎曲。這種姿勢可能會導致駝背和圓肩,影響身體的平衡和姿勢。

2. 肩頸疼痛-胸小肌緊繃可能會導致肩頸肌肉的緊繃和疼痛,進而影響日常活動,時常久坐的族群須特別注意。

3. 呼吸不順暢-胸小肌是呼吸肌肉之一,如果胸小肌緊繃,會使呼吸運動受阻,進而導致呼吸不順暢。

4. 肩臂運動受限-長期緊繃的胸小肌會限制肩臂活動的範圍,影響到肩關節和上臂肌肉的運動和發展,增加肌腱炎、關節炎的損傷風險。

5. 手臂痠麻-臂叢神經是一條從頸部發出並經過胸小肌下方,最後傳播到手臂的神經,若是胸小肌緊縮,可能會壓迫到它,導致手臂痠麻或刺痛,這種情況又稱為胸小肌症候群。

上班族、低頭族長期打電腦、看手機,肩頸部位有烏龜頸、圓肩、駝背,就是所謂「上交叉症候群」,代表有特定肌群長期緊繃,卻有另外一群肌肉長期鬆弛。

本頁圖片/檔案 - 上交叉症候群

胸小肌-伸展與放鬆

胸小肌的放鬆可以利用按摩球,放在前胸偏上及稍外位置,利用自己身體重量往下壓,在痛點停留十秒。或者可以輕輕轉動肩膀,幫助筋膜滑動。

本頁圖片/檔案 - 胸小肌-按摩球

放鬆完之後,來拉伸胸大小肌,面對牆壁,手肘 45 度放在牆壁上,肩膀不聳肩,轉身 90 度,靠近牆的腳往前跨,另一隻腳往後一小步,身體慢慢往前拉到胸口感覺到緊之後,慢慢往另一側旋轉身體,注意屁股不要左右偏移,1 分鐘之後把手往上移動到 90 度,再拉 1分鐘,然後把手往上移到 120 度,再拉一分鐘

本頁圖片/檔案 - 胸小肌-放鬆動作

放鬆可以幫助拉長胸小肌,但改善緊繃原因更重要,記得隨時提醒自己「別彎腰駝背」,保持正確的姿勢加以預防。如果疼痛問題在放鬆後還是沒有改善,記得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。